• 005283492/2017-00124
  • 上街区人民政府
  • 综合,政务,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 2017-09-14
  • 2017-09-14
  • 通知
  • 上政办〔2017〕44号
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街区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峡窝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上街区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9月14日

上街区推进和加强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

实施方案

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6〕75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7〕82号)等精神,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全区医联体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国卫生和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有效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目标,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规范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纵横协作的医疗联合协调发展格局,实现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和落实分级诊疗。

(二)工作目标

2017年,继续完善医联体体系框架,医联体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探索医联体内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

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医联体,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三)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行政监管,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共享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着眼点,通过医联体内技术帮扶、定期巡诊、人才进修培训以及建设医联体内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及后勤服务中心等方法措施,让集中在上级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多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方便群众,提高实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使基层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增强群众获得感。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关规定,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就医群众,提高医疗服务效果。

二、医联体建设模式及布局

结合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强域内医联体建设,鼓励加入域外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

(一) 综合医联体

由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牵头,联合上街区中医院、峡窝镇卫生院、济源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综合医联体,纵向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管理模式。

(二) 远程医疗协作网

由医联体牵头单位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教学培训等,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

区域内与区域外之间,由区域内医联体各级医院根据自身诊疗水平和临床需求,与省级和市级各医院签立医联体合作协议。医师在医联体内执业应遵循《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3号)有关规定要求。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要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结构特点,结合建设发展目标,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突出基层能力提升规划、资源调配办法、医保费用分配管理办法、双向转诊管理制度、成员单位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更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权利及义务,为医联体健康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级别、规模、学科建设水平、诊疗服务能力、服务范围等情况落实各自功能定位,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开展技术帮扶、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二级医疗机构做好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承接作用,做好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联体牵头单位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技术辐射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科学制定医联体成员单位中长期技术帮扶规划方案,有效下沉相应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薄弱专业服务能力。

(四)科学实施双向转诊。

医联体内严格按照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和医疗服务能力,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严格落实上转及下转;医联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病历接续和医保手续办理等绿色通道,完善双向转诊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双向转诊安全、便捷。重点通畅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实现二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的年增长率达到10%的控制指标。

(五)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2017年城市签约服务覆盖率≥50%,农村签约服务覆盖率≥85%,城乡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6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40%。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

(六)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

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为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提供信息化支撑。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

(七)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医联体内依托牵头单位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统一药品管理平台,形成药品在医联体内共享与配送机制,方便患者就医。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医联体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医联体牵头单位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高度重视医联体建设发展,严格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推进分级诊疗。

(二)加强部门协调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出台相关配套文件,保证改革措施有效落实,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体制机制创新。卫计委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监管,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文件。发改、财政、社保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医疗服务价格、重点专科建设,财政补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为医联体建设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三)加强宣传培训

组织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医联体工作的宣传,增强群众对医联体工作的认可度,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助力形成分级诊疗模式。

(四)科学考核评估

以多部门协同的方式,对医联体牵头单位的管理架构、资源共享、技术帮扶、便民惠民以及成员单位建设发展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对成员单位的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专科发展、医联体工作参与等进行考核,评估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情况。通过对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的考核评估,全面衡量医联体建设发展情况,引导医联体健康规范发展。

主办单位: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心路132号 邮编:45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