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锚定“两个确保”,深化“三标”活动,实施“十大战略”,坚持“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工作总格局,以“1469”发展推进体系为路径,坚持创新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为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引育科创人才。推进“郑州人才计划”落地落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各类人才提供有效服务。郑州万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获批“郑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建立创新型企业后备库,实施创新型企业阶梯培育,“内培外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创新主体数量实现了“双百”突破,市级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226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5家。较“十三五”末新增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中关村e谷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创新研发能力稳步提升。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并申报各级各类研发平台,不断增大研发投入总量,目前我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数量达到9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5家、市级55家;四上企业创新投入覆盖率达到50.74%;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六区第三。
(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坚持“制造业强区”战略,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青岛国恩、特优高科等家电产业链企业已经落地投产。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加快锋之信科姆匹特项目建设,鼓励郑煤机格林、红星盾构等企业扩大产能。三是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中铝郑州轻研院是我国轻金属领域领先的科研机构。轻研合金科技、原发科技、沃德超硬材料、天马新材料生产的航天铝材料、锂电池隔膜材料、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等产品位居行业领先地位。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与中铝郑州企业进一步深化企地合作,依托中铝集团技术资源优势,实施传统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铝土矿伴生锂回收利用等项目即将建成投用,中铝郑州企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组织推荐郑州嘉耐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申报环保绩效A级企业,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和“领跑者”企业,确保实现省级绿色工厂“零突破”,培育1家省级能效“领跑者”企业。支持华中建机等传统优势企业向智能高端发展。制造业基础更加巩固。天马新材料于2022年成功上市北交所;6家小微企业园累计签约入驻企业302家;培育两化融合对标企业25家、两化融合贯标(国家级)企业10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企业1家;“黄河云缆”工业互联网平台,被省工信厅认定为2022年工业互联网培育对象。荣获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深入推进,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三制”方案正式印发、“三化”目标正逐步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东方雨虹、奥瑞环保、米净净化设备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长城科工贸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中关村e谷被评为市级电商示范园区。通航示范区发展稳步向前。“十四五”以来,通航示范区已入驻企业,机队规模达383架,起降年均1.5万架次,飞行时间累计达1万小时。河南三和消防版无人机正式列装郑州市消防支队;郑州市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挂牌成立,美邦通航成功入选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
(三)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全力推进郑州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建设。中铝物流中部陆港公司获批4A级物流标杆企业,实现我区标杆企业零突破;普洛斯物流园正式运营,江苏极地熊等企业已入驻。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40列。获批全国首批且库容最大的15万吨氧化铝期货交割库。商务金融稳中有进。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6.75%;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72%;丹尼斯、景文百货等大型商超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0%以上。
(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政策落实有力。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累计减税降费3.44亿元。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聚焦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主导产业,组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招商专班,开展定点招商、产业链招商,2023年签约特优高科、清华启迪产业孵化园等项目33个。营商环境持续提升。53个高频一件事实现“一次办”,500个事项实现“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9.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最长审批时间压缩至41天。荣获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单位,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我区排名第5。荣获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数字郑州”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
(五)城市品质持续提升。规划体系更加健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定稿,排水防涝、应急避难场所等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城市更新深入实施。2023年铺设水气暖管网17.23公里,建成区内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8%。累计备案经营性停车场49处,提供停车位4344个,已全部接入智慧停车平台。荣获全市高品质城市建设(百城提质)核心板块建设工作先进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新增绿地面积45.41万平方米,绿地率30.41%、绿化覆盖率35%。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市“月季花杯”竞赛活动银杯。“两纵三横”重点道路综合提升工程顺利推进,淮阳路、金华路等道路街区风貌实现提升。22街坊特色商业文化街改造接近尾声。企业、学校实现餐厨垃圾处置收运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建成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多次获得全市月评比第一名。
(六)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制定《郑州市上街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行动计划方案》,方顶驿项目持续推进,重阳观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启动。塑造城市文化气韵。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目前建有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建成文化分馆30个,图书分馆34个,让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步伐走得更加扎实。拥有乡镇(街道)文化站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9个,除管辖权限调整的新社区外,我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公共文化供给持续优化,“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等政府购买惠民演出年供给量超过100场。依托“郑州文旅云”平台,累计上传1068场群众文化活动。
(七)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148家涉VOCs企业“一企一策”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实现智慧化全覆盖,66辆渣土车全部更换为清洁能源车辆,1249家餐饮服务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散乱污”企业和散煤动态清零,空气质量有效改善,河湖水质持续达标,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建设节水型城市。科学制定《郑州市上街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全区建成节水型载体28家。2021年上街区顺利通过国家级节水型社会验收,获得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称号。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铝矿业有限公司、长铝水泥厂、郑州嘉耐特种铝酸盐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已建成并联网。“十四五”以来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00个,充电站5个,目前我区基本实现商场、小区等人员密集区域汽车充电桩全覆盖。
(八)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创业稳定扩大。“十四五”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6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0.8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9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0.7万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16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荣获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暨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竞赛工作先进单位。美好教育全面实施。“十四五”以来,全区新增1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3810个,普惠率达到98.74%,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午餐供餐和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8931名在校学生参与午餐供餐,课后服务惠及16552名学生,参与率达87.32%。“双减”政策全面落实,被评为全市“五育”并举实验区。民生保障扩面提质。“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1632.14万元。居家社区养老“百千万”温暖工程深入实施,提升改造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个,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9个,完成适老化改造246户,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省级老年友好社区各1个。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在全市率先完成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与实验室能力提升,第十五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被评为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聚焦一老一小,1家托育指导中心、5家普惠托育中心建成投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地实施,受惠群众3.5万人次。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荣获全市“爱国卫生杯”金杯。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喜迎二十大欢乐进万家”等文艺演出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13万人次,开展“双百工程”艺术培训300余期;马固关帝庙等3处古建筑完成保护修缮。
(九)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保障城市运营安全。危化、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规上高危企业‘五有’标准达标率实现100%,累计排查整改房屋建筑、城镇燃气、危化品等各类隐患3154项。建成应急避难场所8处,总有效面积为5.9万平方米,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3平方米。全区一镇五办完成应急管理委员会和“一办一队一库一平台”的应急体系建设;64个村(社区),已按照“一站三员一队”模式配备人员708人;区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指挥网络完成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建立行政复议疑难案件研判会商机制,行政复议受案率100%,出庭应诉率100%。坚持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开展全区执法人员大培训。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实施“1+1+1+N”人民调解机制,深入推进“六防六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重复信访积案专项治理,综合化解率100%、位居全市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1%,位居全市第三。荣获全省驻京信访工作先进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市信访工作专项先进单位、全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效专项先进单位等称号。信用社会加快构建。印发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起草政务诚信监测指标和信用年度考评方案,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考评制度。“双公示”信息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均达到100%。拓展开发“信易+”产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