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街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19日在上街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郑州市上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乾坤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按照“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初步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123.5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转型升级攻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2017—2020)》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标准化机库、机场二期改造等工程顺利竣工,中鹏航空俱乐部一期投入使用,通航大厦、北京金都等项目基本建成,金鹿公务机等12个项目正在深入跟进。郑州海王地效翼船研发成功,河南三和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生产自转旋翼机的企业。郑州啸鹰、美之邦2家企业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资质。农林植保、飞行培训等业务稳步增长。郑州航展更具影响,10个国家的14支世界顶级特技飞行队表演飞行298小时,参展企业176家,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区属工业经济持续发力。出台了《上街区建设制造强区若干政策实施办法》。产业集聚区发展提速,园区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盘活闲置厂房3.8万平方米、租售公共标准化厂房1.7万平方米,星驰机械等9个项目成功入驻,江泰机械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5亿元。中铝郑州企业提质增效。总投资10亿元的10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项目建成投用,达到国际氧化铝行业先进水平,郑州长城智能产业园签约入驻企业10家,中铝河南分公司实现了2008年以来的全面盈利。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加快推进,郑新班列回程业务实现零突破,全年开行班次110列、货运量580万吨,商品汽车中转库一期投入运营,中转汽车5.4万辆,中部陆港上交所铝期货交割库成功获批运营。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国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续保服务中心实现运营,中国人保财险郑州分公司续保运营中心签约入驻。欢乐金街被确定为郑州市特色商业街区,景文百货正式营业。五云山和方顶驿片区开发步伐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7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2.1%。
(二)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五单一网”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实行“三十五证合一”和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财税改革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新增27家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完成进出口额4026万美元。开展驻地招商、精准招商,签约项目35个,引进区外资金104亿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出台《上街区支持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政策,总投资11.2亿元的中原科创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中国(郑州)有色金属材料创新创业综合体一期基本完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郑州轻研合金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郑州市轻金属材料院士工作站获批成立,成功引进3名国家专家,6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入选“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上街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创新开发模式,编制上街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通过整体包装推介、公开择优选商,吸引了华夏幸福、中信国安等国内500强企业参与开发建设,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紧开展。
(三)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轨道交通10号线征迁任务基本完成,地铁建设全面启动。孟津路大修竣工通车,陇海路西延、新安西路改扩建、汝南路立交桥改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区级市民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亚星盛世广场等立体停车场主体完工,全区新增供暖面积30万平方米。安置回迁工作深入推进。安置区物业管理、社区公共服务等配套功能持续完善,朱寨等10个安置区完成“四证”办理,安置房网签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投入3000余万元对市容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六小”门店等8个方面进行整治,获得全市“双迎攻坚”流动红旗12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任务,在城乡管理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二。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攻坚。突出抓好“六控”,中铝自备电厂7#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通过验收,“双替代”工作基本完成,169家“散乱污”企业整改取缔到位,64家建筑工地全部达到“七个100%”标准,建筑垃圾实现全链条监管。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0.5%、2.4%,优良天数达到209天,同比增加12天。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加快“两河六湖”建设,开阳湖正在蓄水,五云湖项目稳步推进。建成中原西路引线等5个生态绿化项目,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
(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统筹推进“六个精准”,投入扶贫资金578万元,支出进度100%,全市排名第一。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等扶贫项目有序实施,项目完成率100%。创业就业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97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40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20万元。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五险合一”信息库与郑州市联网运行,拨付低保、优抚、帮扶等救助资金1377万元,残疾人康复医疗托养项目建成投用,福泽园一期主体完工,12349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顺利运营,公共租赁住房实现应保尽保。教卫文体事业成效斐然。 投资4450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建成上街“教育云”平台和智慧校园,高考本科上线率85.2%,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办。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项目稳步实施,丹江西路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我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验收。大力实施“双百工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四网一化五联”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被确定为全国首个社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区。平安上街建设扎实推进,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总体上看,201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增长乏力,投资项目少,且规模较小,缺少龙头企业和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支撑,后劲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稳增长促发展压力较大。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重。工业中高耗能产业依然占比较高,相当部分的制造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服务业发展层级还不高,通航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拉动,创新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抢抓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机遇不够。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要求,在招大引强、大抓项目、力争投资上工作氛围还不够浓,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四是民生社会领域还有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区建区60周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开启发展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精神,落实省市委各项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突出稳中求进总基调、奋发有为总要求,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积极实施“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三大工程,着力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着力补齐短板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通航之都、国际陆港、制造高地、生态新城”,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智慧低碳、创新求实、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区。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安排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目标。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应切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科学规划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国际陆港第二节点、上街生态新城、五云山休闲康养片区、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 “一区一港一城两片区” 等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产业优势和地域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魅力相得益彰的城市新名片。做大做强制造业。以产业集聚化、制造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为方向,推动郑州上街产业集聚区、上街智能电气产业园、郑州长城智能产业园提质增效、创新培优。完善智能电气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实施“腾笼换鸟”,加强企业资源整合,盘活闲置厂房2万平方米,租售公共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力促航宇防爆电机、海普电子材料等7个项目投产见效,化工机械、远大玻璃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中铝郑州企业转型提质,扶持郑州长城智能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铝城新材料、长城光义科技等项目建设。扶持阀门、线缆、耐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高端发展。力争全年实现30%的规模以上企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运动康养、航空旅游等产业。提升发展传统商贸,推广创新体验式商业模式,大力提升欧凯龙、和昌都汇广场、亚星盛世广场等商圈和欢乐金街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加快形成郑州西部新商圈。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金融保险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以平安产险、人保财险等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形成保险金融产业集群。积极发展运动康养、休闲旅游,加快五云山休闲康养片区、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郑州城市西花园和休闲目的地。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全市转型发展攻坚“1+5”方案和《上街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施方案》等支持政策,推动各项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多举措破解要素难题,严格土地规范化管理,推行集约节约用地,收储土地2000亩,盘活空闲土地1000亩,供应土地1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搭建金融机构、政府、项目业主融资对接平台,建立联动协作和信息交流机制,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降成本长效机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实施“制造强区”战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创建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二)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
加快通航示范区建设。完成产业规划、机场总体规划编制,制定通航产业发展具体配套政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用通航大厦、中部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加快推进综合服务中心续建和机场三期改造,健全导航、监视等配套系统,谋划建设覆盖全市的通用航空指挥调度、飞行监管等保障系统。积极协调开通上街到周边机场的航线,逐步形成通用航空运营网络,进一步增强承载和运营能力。大力引进通航产业项目,提升示范区产业集聚水平。推进啸鹰穆尼飞机、海王地效翼船、三和旋翼机的适航审定。积极发展气象勘测、农林植保、应急救援、飞机租赁等通航运营业,全年累计飞行1万小时以上,飞机起降突破1.8万架次。紧盯中航工业民机研发制造基地、金汇通航应急救援中心等项目落地。持续办好郑州航展。力争示范区全年完成投资30亿元,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加快国际陆港发展。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郑州国际陆港第一节点联动,争取省市政府和铁路部门支持,争创国家驮背运输示范基地。推进中部陆港上交所铝期货交割库扩容,力争达到4万吨,完善商品汽车中转库,全年中转汽车10万辆。加快多式联运中心二期、散装货场、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步伐,推进中铝物流云仓管理系统、铁路运输信息化系统建设,吸引有色金属和大宗商品在上街集散中转。增强郑新班列运营能力,增加回程频次,力争全年开行班次150列以上,货运量达到7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0亿元。加快上街生态新城建设。尽快完善生态新城规划体系,加快实施雁山路、岷江路、中央公园、开阳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进智能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逐步构建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度假、生态文化生活”四大功能体系、发展效率高、景观品质好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努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五云山生态康养片区建设。推进五云山水系和山区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云端酒店、百草园、御果园等8个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加大对公众开放力度,提升景区吸引力,逐步建设成为郑州西部休闲、度假、养生胜地。加快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建设。坚持方顶古村落开发和保护统筹推进,加快完成规划设计,加快儿童乐园、田园综合体、方顶湖景观改造等项目建设,完善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力争全年完成投资4亿元,逐步打造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中原地区文化旅游小镇,努力争创4A级景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通用航空、现代物流、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运动康养等新兴产业项目,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在冷链物流、中高端消费、共享经济、网络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借助通航会展、央企经贸合作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严格落实“五职”招商责任制,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引进区外资金105亿元。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中铝郑州研究院技术优势和集合效应,打造国际先进的有色金属产研中心。加快创新创业综合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中原科创产业园、通航创业园三期等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新增市级以上研究中心3家。认真落实“智汇郑州”人才新政,实施上街“英才计划”,全年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2个、重点领域紧缺人才150名以上。
(三)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冬季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抓好《大气十条》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严格落实工地“七个100%”和道路保洁“以克论净”标准。持续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全区能源总量和能耗强度控制,推动中铝自备电厂用能清洁改造。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全区PM2.5、PM10平均浓度下降幅度和优良天数达到市定目标。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严格监管各类土壤污染源,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深入推进水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项任务。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加快五云湖建设,谋划实施汜水河生态带等,不断提升以“两河六湖”为重点的全域水生态建管水平。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打造绿化精品项目,提升园林绿化管养水平,对世纪广场、中原西路、310国道等出入口以及城区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升级改造,建成白马寺立交桥北侧游园,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打造覆盖全区的“绿道”“绿网”“绿心”, 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上街。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提高规划管理水平。高标准启动编制上街区总体城市设计,完善绿化、生态水系、产业发展等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城市功能设施。积极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化城市“双修”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内涵提升,对老旧小区内的道路、照明、垃圾处理等实施整治提升。持续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新增供暖面积100万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15公里、供水管网3600米。加快亚星盛世广场、政务服务中心等立体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70个以上。健全公交线路网络,尽快完成汽车站搬迁。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公厕18座。全面开展排洪沟生态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快推进“畅通上街”工程。加快轨道交通10号线、陇海路西延建设。加快推进新安西路改建、金华路立交桥、汝南路立交桥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安路中段改建和丹华路建设。打通中心路西段等断头路。持续推进全域城市化。完成安置房建设和群众回迁的收尾工作,持续抓好安置区管理提升,解决好手续办理、功能配套等问题,力争率先在全市完成已回迁小区“四证”办理。完善两级三层便民服务中心体系,持续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快构建以智慧交通、智能城管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营造更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和便民利民的生活环境。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扫尾,一手抓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以产业扶贫为主,统筹推进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脱贫举措,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争脱贫攻坚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稳定扩大就业创业。突出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众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0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0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建立精准的参保数据库。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文教体卫事业发展。深化文化“双百工程”,建成新华书店文化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上街文化艺术小镇,打造上街文化品牌。持续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区幼儿园综合楼、曙光小学综合楼、实验高中教学楼等项目。深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加快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建设,建成锦江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五单一网”建设为载体的“放管服”改革、“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统筹抓好财税金融体制、土地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平安上街建设,严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消防、金融等重点领域监管底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务实重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和谐美丽、智慧低碳、创新求实、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区,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