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995735/2021-00063
  • 上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2021-02-04
  • 2021-02-04
关于上街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上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何乾坤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市委提出的“西部”定位,深化“135”发展推进体系,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5亿元,增长2.6%、六区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六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1.14%、六区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6.4%。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精准防控,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是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全数据、责任、管理三个闭环,从严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织密了横到边纵到底防护网;仅用10天建成2000平方米发热门诊,20天建成25间两层后备留观病房,45天建成日产15万只口罩生产线,征用16家酒店建立健康关爱中心。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复工复产复市平稳有序。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30条,开展“三送一强”“一联三帮”活动,全年7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6亿元,发放奖补资金7687万元,减税降费3.21亿元,为企业协调贷款32.13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5412万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4.3亿元。制定促进消费支持政策,开展“郑好豫见,上街有礼,欢乐消费季”、“醉美夜郑州-活力上街”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带动三月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向稳向好、逐步恢复常态。

(二)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出台支持制造业发展专项政策,促进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扩展延伸。工业投资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30.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3%,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01家,荣获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新增“上云接链”企业256家,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7个,10个项目投产;6家企业入选郑州市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10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新增外贸登记备案企业43家。奥克斯空调生产基地开工建设,奥克斯智造产业园一期一批建成,签约项目40个。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中铝郑州企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中铝矿业氧化铝生产工厂获评“河南省智能工厂”,中铝郑州研究院4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产业集聚区完成扩区调整方案、总体发展规划,成功申创全市高端智能装备产业专利导航试验区,在全省排名第55位,获评全市“两快”产业集聚区。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加快建设,散装物流区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铁路货运量完成600万吨,商品汽车中转库中转汽车16.9万辆,普洛斯产业园建成投用。楼宇经济发展加快,新增利宝保险等54个项目,保险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形象初显,古村示范区改造完成。三是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速。发放通航产业奖补资金291万元,完成上街机场改造,机场航站楼投入使用;开通“上街至南阳、襄阳、阜阳”三条短途航线,填补了全省通航领域的空白。三和消防版无人机通过国家检验,海王地效翼船走向市场,河南乔海自主研发的“空中悍马”CH-750HD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CAAC)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通航企业作业飞行占全省通航飞行时长60%。

(三)深化开放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一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投资12亿元的奥瑞环保、11亿元的晋潞光电2个高质量项目落地,国内500强企业东方雨虹新材料生产基地、行业领军企业中航材大型飞机维修等55个项目签约,总金额256.3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盘活闲置厂房楼宇19.8万平方米。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出台《上街区支持创新创业办法》,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经费3.1亿元、增长89.9%;拨付奖补资金3216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12家,分别增长40%、33%、13%,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2家企业获评全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成果转化86项,专利授权量821件、增长30%,技术合同成交额1.7亿元、增长70%。中关村e谷获评省级孵化器、省级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郑州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已入驻企业137家。引进技能人才300名。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673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100%,不动产登记 “当天办、当场办”。企业电子化登记率94.1%,全市领先。新增市场主体3350户、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1家,新入库“四上企业”18家,注册商标420件、增长25%,荣获全市政府信息及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四)提升内涵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航核心板块加快建设。修编完成《上街区通航核心板块城市设计》。永翔运营基地等11个项目建成投用,郑上商务中心、中鹏俱乐部、郑上会展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二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地铁10号线3个站点建设区域内市政道路恢复通行,陇海路西延加快推进,锦江路西延、新安西路改建、汝南路立交桥等项目建成。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条,完成6条高压线路迁改、116个5G网络基站建设。铺设各类管网11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330户,集中供暖面积56万平方米。三是城市更新深入实施。“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深入推进,完成16个老旧小区改造、54个无主管楼院整治,创成6个省级规范化社区,全市无主管楼院观摩交流会在我区召开。打造“两纵三横”5条示范路,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100%。设置公共停车场26座,规划停车位3069个,新增夜间免费停车泊位1288个,投放共享电单车640辆。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撤桶并点+可回收物自主回收”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环卫行业典型案例。城乡管理考核荣获全市“爱国卫生杯”铜杯。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区煤炭消费总量削减7.3万吨,PM10、PM2.5下降14.14%、5.45%,优良天数223天、比上年增加39天,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完成。河湖水质稳定达标,获得生态补偿奖励300万元。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二是生态建设扎实开展。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完成中幼林抚育630亩。全年开工建设绿化项目15个,建成通航公园等13个公园游园,完成金华路廊道绿化提升,13个小区被评为省、市级园林小区,荣获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先进集体。

(六)增进人民福祉,民生社会事业不断改善

一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拨付低保、救助、残疾人补贴、高龄津贴1155万元,发放抚恤补助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785万元。新增养老服务场所6家,床位442张。安置房网签2064套。二是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937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2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20万元,减免缓退企业社会保险费8630万元、惠及企业882家,拨付稳岗补贴、“以工代训”补贴3339万元,荣获全市就业创业及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三是教育事业提质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9所。许昌路小学竣工投用、冠名全省首家钱学森小学,新增学位2640个,在全市率先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81名学生被清华等双一流大学录取,新增市级以上名师22名。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优秀等次。四是文体事业成效显著。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论坛,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80场。文明实践中心、3家“郑品书舍”建成,区图书馆获评“河南省数字图书推广工程”试点。新增3个足球场、11条全民健身路径,河南省首家省级棒垒球项目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落户我区。五是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开展健康上街行动,拨付基本公共卫生、基本药物、计生奖励扶助等资金2776.8万元,第十五人民医院成功挂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街院区,中心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完成PCR实验室建设,峡窝镇卫生院被列为全国安宁疗护工作基层试点,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3家。六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建立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落实扶贫资金324万元。七是社会治理能力切实加强。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信访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工作扎实开展,社会大局安定和谐,荣获全市“法治县区”,成功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郑州市唯一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为开启现代化美丽上街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传统产业和高耗能行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支撑能力还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亟待加速;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经济总量小,龙头型企业和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少;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消费恢复相对较慢,投资增长内生动力不强,稳增长压力大;城市功能品质仍需大幅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口集聚和人才吸引能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和事项,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改进和努力解决。

 二、2021年工作任务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为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扩大开放优势,着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努力建设全省老工业城区转型升级先行区、全国领先的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一带一路”物流枢纽重要节点、现代宜居的公园城区,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安排2021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应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控,着力迈好融入双循环“第一步”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持续推动扩大内需,巩固比较优势,补齐短板,不断完善消费流通体系。

一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持续开展好“三送一强”“一联三帮”活动,严格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扩大重大科创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链投资,扩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持续释放新型城镇化建设红利,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民营资本扩大投资,加快奥克斯空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激发释放内需消费活力。落实好促消费各项措施,开展促消费活动。提质发展现代商贸业,完成二十二街坊特色美食文化街改造,提升欢乐金街、和昌熙梦里、亚星盛世广场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支持发展新零售业态,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四是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开展盘活存量土地攻坚行动,收储土地约900亩、供应土地2000亩;支持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个转企、小升规”专项行动,新增“四上企业”15家。

(二)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经济体系

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核心,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推动现代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一是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坚持把制造业发展摆在首位,全力打造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新引进制造业项目1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加快推进奥克斯600万套智能家用空调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晋潞光电、青岛国恩等家电配套项目发展壮大,力争到十四五末,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智能空调生产基地、智能家电生产基地。加快郑煤机三期、红星盾构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奥瑞环保等一批科技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壮大盾构机、高端矿机、高端装备承压零部件、高端精密制造等装备产业规模。支持东方雨虹、郑州轻研合金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做大仪器仪表产业,支持长城科工贸、华辰仪器等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动中铝矿业公司转型升级,支持引导长城铝业公司加快闲置土地盘活、低效资产开发利用。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以“枢纽+开放”体系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产业,发挥郑州铁路枢纽二级物流基地优势,加快国际陆港第二节点建设,推动物流通道建设,持续提升铁路场站运输能力,积极拓展有色金属、农资、平行汽车等口岸业务,全面融入郑州大交通、大物流体系,努力打造郑州西部综合物流中心。加快布局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符合城市经济特征的新业态。引进保险业、建筑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总部类项目,建成运营高景直播电商等项目,打造1个“亿元楼”。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谋划“上街十景”和一日游、两日游精品路线,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文旅品牌,努力成为郑汴洛文化旅游带重要支点。完善五云山休闲康养片区总体规划和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建成近郊游目的地。高标准建设方顶驿文化旅游片区,古村示范区实现开放,逐步打造微度假小镇,争创4A级景区。支持发展研发设计、咨询评估、信息技术、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三是培育壮大通航产业。全力推进郑州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全产业链,加快无人机、自转旋翼机、地效飞行器等整机研发制造及零部件生产,加快推进中航材大型飞机维修项目。深化拓展无人机在黄河生态保护、农林气象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深度推进“通航+文旅”融合,持续开展好“航空嘉年华”等活动,争取与省体育局达成合作共赢模式,提升机场使用效率,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3个,力争“通航+”产值增长10%,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四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增“上云接链”企业200家;建成5G波分复用器研发生产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高灯科技数字运营中心等项目,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工业大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直播+”模式发展,支持花生日记、卫多多等电商企业做大。五是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强力推进泵阀、粉体、耐材、铝加工等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深化智能、绿色、技术三大改造,力争完成技术改造企业10家。实行“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盘活腾退低效用地企业20家,促进传统工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完成产业集聚区扩区调整方案及总体规划报批工作,争创省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创新产业集聚区管理运营机制,提升产业集聚区管理运营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三)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

秉承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节点、郑州西部创新高地。

一是大力实施开放招商。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对接,深化与知名企业、商会、产业联盟合作,拓宽开放合作空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围绕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主导产业,紧盯国内外500强、头部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全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狠抓招商项目落地,引进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2个,盘活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楼宇5万平方米。二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制定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把最优的政策、最好的位置、最优的服务留给科研项目。加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着力培育“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3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0%以上。加强与上海交大、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争取市级以上重大创新成果落地布局。加快推进奥克斯智造产业园、中关村e谷、郑上科技创新园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创全市标杆。加强创新人才引育,大力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开展“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推进“人才+资本+场景”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力争引进培育一批专家人才、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紧缺人才300名以上。三是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一件事”为牵引,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以“一事件”为牵引,抓好“一网统管、依法处置”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间,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入落实《“一联三帮”服务民营企业若干措施》,力争进入全市营商环境评价先进行列。

(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宜居的公园城区

以“西美”定位为统揽,强化规划引领,推进通航核心板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建设现代宜居的公园城区。

一是健全规划体系。推进规划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覆盖,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产业布局、街景整治、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做好生态新城核心区、地铁10号线站点周边等城市设计。强化规划刚性执行,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二是加快通航核心板块建设。高标准谋划和规划建设通航核心板块,深化通航核心板块规划设计成果及规划引领,建成郑上商务中心、中鹏航空俱乐部等重点项目。按照“一年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成效”建设要求,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三是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强与主城区快捷联系,加快推动陇海路西延、地铁10号线、市域快线K2线等建设;建成许昌路东延、丹江路东延、漓江路东延、祥云路东延等,完成金屏路北段大修、金华路立交桥主体工程,加快推进孟津路南延、丹霞路南延、牡丹江路西延等。优化公交线路5条,推进郑上1路、2路公交化改造,新增停车位350个、新能源公交车20辆。完成11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投入运营,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回收利用率达到97%、37%。新铺设水气暖管道3公里,新增供暖面积30万平方米。四是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完成16个老旧小区改造、74个无主管楼院整治提升,持续推进淮阳路、金华路、中心路等“两纵三横”道路提升,促进城区环境面貌、功能业态、管理水平实现根本性转变。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路长制”,开展交通管理综合整治。深化城市大脑项目建设,重点实施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示范应用项目,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和智能化水平。

(五)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上街。

一是大力实施全域增绿。实施“绿满上街”计划,构建“一心一带三核六廊”生态空间布局,建成怡心园、启航园等6个公园游园,做好主次干道和重要节点美化工程,打造中心城区景观带。推进园林提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完成森林抚育100亩,创建省级、市级园林单位(小区)6个。二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高效利用南水北调水、黄河水、中水等水资源,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市定任务。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有序削减燃煤。抓好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等治理,分类实施低小散企业整治、环保标杆示范企业建设等工作,重点对全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实施深度治理,加大对喷涂等涉VOC行业的综合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排放。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行动。加大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监管力度,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和修复。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省市区民生实事,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质教育体育资源引进与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增强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00万元。扎实做好低保、残疾人帮扶、社会福利、慈善等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实验初中小学部、丹江路小学扩建等项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特色办学、合作办学,努力引进知名教育品牌。三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加快第十五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全面深化与郑大二附院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四是繁荣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云”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挖掘保护开发扁鹊文化、虢国文化、非遗文化等;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谋划建设生态新城体育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五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加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常态化监测预警,抓好壮大集体经济、兜底保障等工作。六是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加大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力度,抓好非法集资、问题楼盘化解工作。严格食品监管,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统筹各类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成双重预防体系,严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底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加快现代化美丽上街建设和“十四五”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主办单位: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心路132号 邮编:45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