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995735/2023-00015
  • 上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民经济计划
  • 2023-02-12
  • 2023-02-13
关于上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上街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多轮冲击,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大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5.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9亿元。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措并举稳企助企,全力稳定经济大盘。一是建立完善防疫生产双线嵌合机制。面对新冠疫情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坚决筑牢“三道防线”,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面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1+N”工作体系,动态管理白名单企业(项目)214个,开辟保通保供绿色通道,应急状态下重点企业不停产、重大项目不停工,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二是有序打出稳经济政策举措组合拳。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出台《上街区支持科技创新办法》《上街区助企增效十条激励措施》和《上街区稳经济促增长二十六条政策措施》。实现政策兑现“应上尽上”“应享尽享”“免申即享”,累计实现减税降费3.44亿元,发放各类奖补资金9634万元。三是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组建“八个深化”工作专班、实行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选派51名干部包联全部“四上”企业252家,大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50个,问题解决率100%,企业满意率100%。

(二)集中精力扶持产业,持续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制造业基础更加巩固。坚持“制造业强区”战略,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区新增工业“小升规”企业8家,玉发精瓷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万谷机械等11家企业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天马新材料成功上市北交所,奥瑞环保通过省证监局备案。完成智能制造评价53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10家,黄河云缆工业物联网平台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10家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中铝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成为河南省数据成熟度DCMM贯标试点,天马新材料获得省工信厅智能车间认定。奥克斯科技城、锋之信环保科技等3家产业园列入郑州市重点建设小微企业园,6家小微企业园累计签约入驻企业302家。“亩均论英雄”参评制造业企业701家,其中A类企业106家、B类企业525家,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9%,达到13.9万元/亩;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5.17%,达到24.4万元/人;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二是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楼宇经济、文旅商贸持续发展,全年盘活闲置楼宇8.36万平方米,金裕孵化中心、高景直播等项目建成运营。方顶驿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景观设计已完成,古村示范区进入室内装饰阶段。“醉美·夜郑州-活力上街”等活动持续开展,累计发放百货类消费券600万元,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零售业触网转型”进展加快,批零住餐企业新入库3家,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60%。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长城科工贸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中关村e谷被评为市级电商示范园区,赛诺公司成功参展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前六期全区纳入省“三个一批”项目45个,总投资186.3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8个,已全部签约,签约率100%;“开工一批”项目20个,总投资5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7亿元,上益气体、上海远怀化工实验仪器等18个项目已开工;“投产一批”项目17个,总投资8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3亿元,已转达效15个,转化率88.2%。全区纳入省、市管理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13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0个,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8%。区级重点项目79个,总投资27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08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奥克斯智能空调生产基地一期建设稳步推进,天马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进展顺利,隆平高科(河南)玉米创新中心综合科研楼已封顶。

(三)凝心聚力做强载体,不断蓄积发展动能。一是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深入推进。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挂牌,三制”方案正式印发、“三化”目标正逐步实现。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63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96家,拥有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1个,国家铝冶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个,高新技术企业68家,科技型企业186家。二是郑州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加快建设。中铝物流中部陆港公司获批4A级物流标杆企业,实现我区标杆企业零突破;普洛斯物流园已运营,江苏极地熊等企业已入驻。氧化铝期货交割库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实地评审,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完成规划编制,陆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方案纳入郑州市规划。成功开行五列海铁联运国际班列。三是通航示范区发展稳步向前。河南三和消防版无人机正式列装郑州市消防支队,并与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湖北省消防总队开展合作。豫中(郑州)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郑州市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挂牌成立,美邦通航成功入选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河南通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通航示范区累计入驻通航企业40余家,机队规模突破100架,2022年各类飞行时长达3850小时,完成农林植保作业500余万亩,培养无人机“飞手”1000余人,接待航空科普研学3.5万人次。

(四)踔厉奋发促进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一是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聚焦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主导产业,组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招商专班,开展定点招商、产业链招商,2022年新签约项目签约额完成289.96亿元,完成百亿级头部企业投资项目1个,投资10亿元高质量项目2个,投资5亿元主导产业链项目3个,引进省外资金67.3亿元,新增外资企业2家。新签约投资10亿元的苏科高新·郑西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郑州沃德第三代半导体SIC切割用金刚石等项目58个。二是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实现“双百”突破,市级科技型企业突破200家,累计达到214家,同比增长13.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累计达到105家,同比增长2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年均增速15%以上。中铝郑州轻金属研究院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中关村e谷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新增市场主体6613家,登记技术合同项目118条,技术合同成交额3.27亿元。三是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创新出台《上街区优化企业服务二十条措施》,常态化落实政企交流、“首席服务官”、有诉即办等机制,累计回访企业1620家次,好评率100%;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8.2%,“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全覆盖,在全省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区综合排名全省第5,比上年提高9个名次。其中,政务服务指标全省第1、全市第1,开办企业指标全省第2、全市第2,荣获河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五)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城市设施更加完善。洛宁路路面整修、长乐街大修工程、孟津路南延项目顺利完工。铺设水气暖管网8公里,新建、改造换热站5座,建成区内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8%。新增2个I类、2个Ⅱ类应急避难场所。累计备案经营性停车场48处,提供停车位4260个,已全部接入智慧停车平台。5个党群服务中心,2处易积水点完成改造。二是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新增绿地面积4.67万平方米,建成投用公园1个、游园3个,完成道路绿化1条。“两纵三横”重点道路综合提升工程顺利推进,淮阳路、金华路等道路街区风貌实现提升。22街坊特色商业文化街改造接近尾声,同心苑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企业、学校实现餐厨垃圾处置收运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垃圾分拣中心建成。三是污染防治扎实有效。完成148家涉VOCs企业“一企一策”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实现智慧化全覆盖,74辆渣土车全部更换为清洁能源车辆,空气质量有效改善,优良天211天;河湖水质持续达标,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六)实干笃行改善民生,全面增进社会福祉。一是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835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50万元,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0723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对22个村开展防返贫监测,共筛查农户8229户,经入户核实,无纳入监测户人口,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教体事业蓬勃发展。持续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投用2所配套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720个,建成实验学校(原上街实验中学)小学部,增加优质学位1320个。本科上线率77.78%,46名学生被“双一流”大学录取。成立上街实验高中教育集团和钱学森小学教育集团,1名教师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教融合基地落户我区。“双减”工作持续深入,被评为郑州市“五育”并举实验区。四是卫生健康提质增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第十五人民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区级医院感染、临床检验和护理三个质控中心;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聚焦一老一小,1家托育指导中心、5家基层育儿指导中心建成投用。五是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5万人、2.06万人、1.85万人、3.04万人,完成市定目标的105%、108%、100%、102%。                  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在大战大考中接受洗礼,守牢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苦干实干。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我区全年经济增长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对照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低于预期目标,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转型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新兴产业支撑力不足,服务业发展层级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业竞争力不强。二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全区招商引资线索相对较少,项目落地率不高,重点项目储备不多,部分项目受市场因素影响建设速度放缓。三是民生社会保障服务与人民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城市功能品质需要大幅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仍有差距,民生服务能力还有不足。这些问题和事项,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改进和努力解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围绕市委“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目标任务,以全面开展“三标”活动为总抓手,按照“1469”发展思路,坚持创新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进一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国际陆港枢纽、通用航空之都、文旅康养新城,奋力谱写现代化美丽上街建设新篇章,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安排202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要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应切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稳增长扩内需,推进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紧抓发展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努力扩大内需,优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稳预期提信心。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减税降费、提振消费等各项惠企利民政策,研究出台我区稳经济、促增长各类政策举措。围绕保增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持续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综合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助企稳企常态机制,不断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完成“个转企”20家、“小升规”30家、“规改股”3家、“股上市”1家。二是抓项目强投资。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高效精准做好专项债券申报使用工作,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大盘子。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完善领导分包、“五化管理”、联审联批、容缺办理等机制,强化节点管控,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全年安排重点项目84个,总投资3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7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5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7亿元。三是抓招商蓄动能。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围绕主导产业,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等方式,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百亿级头部企业项目1个。

(二)坚持四大主攻方向,推进打造产业支撑体系。紧盯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国际陆港枢纽、通用航空之都、文旅康养新城,努力出成绩见实效。一是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换道领跑,持续推进奥克斯、天马新材料、东方雨虹、奥瑞环保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三个产业集群。高质量规划建设苏科高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上街智控流体产业园等小微企业园,力争一家小微企业园通过郑州市星级小微企业园认定。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2家、高成长性企业5家,二是加快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建设。抢抓郑州打造开放高地和国际化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机遇,全面融入郑州大物流、大交通体系,全力加快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建设,形成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的区域综合性物流枢纽。尽快启动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建设;国际班列开行100列以上,实现常态化运营;推动中铝网络货运平合做大做强,货运量、交易额分别突破1500万吨、10亿元;积极引进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现代物流业项目,力争百胜郑州智慧运管中心签约落地、2家大型港口、3家海运公司入驻我区,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三是培育壮大通航产业。紧扣打造“通用航空之都”发展目标,挖掘通航产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税收1.85亿元。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在农林植保、水文监测航拍航测领域的应用,力争飞行时长突破4000小时。以公务航空和低空旅游为导向,积极发展短途运输。重点提升“通航+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开发与科普教育、娱乐体验相结合的系列化航空文旅新产品。四是支持发展文旅产业。编制完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组建成立我区文旅投资公司,谋划开展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各项业态,高品质建设方顶驿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会议经济等为一体的中原文化休闲度假区,确保国庆开放运营。谋划实施五云山休闲康养度假区、通航主题休闲体验基地、铝工业文化创意园,将通航、中铝、方顶驿、五云山等我区西部文旅资源串珠成线,逐步建成全省知名的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目的地。

(三)坚持加快产业转型,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再造我区传统产业新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阀门、耐材、铝加工制品、机械设备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10家。开展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深度治理,“一企一策”解决土地厂房闲置、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提高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全年盘活厂房5万平方米、楼宇5万平方米,提质增效企业10家以上。二是促进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创维无线等项目建设,开展智能制造评估评价、两化融合对标贯标、“上云用数赋智”等行动,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标杆)3家,新增上云企业600家,力争5G基站数量达到280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100G以上。三是支持中铝郑州企业转型。发展铝循环经济、精细氧化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产业,加快长城智能产业园区建设。深化厂区联动,加强企地合作,积极对接中铝集团及重要子公司将优质资源和项目布局上街,推动投资5亿元的再生资源交易平台项目签约落地,助推企业焕发新活力。四是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保险业、建筑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总部类项目,提高中盟财富、金裕中心、通航大厦等楼宇经济集聚水平,盘活一批闲置楼宇资源,加大优质企业引进力度,增强楼宇空间利用率和企业入驻率,真正实现“筑巢引凤”。五是促消费扩内需。谋划推出2023年系列促消费活动,鼓励和昌熙梦里提升商业设施品位,引导欢乐金街、亚星商业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激发旅游消费新活力,加快方顶驿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精品路线,引进大型文旅项目,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和文旅品牌,增加来上消费人气。

(四)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环境,推进增强区域发展动能。坚持把创新贯穿全局、摆在首位,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深化产学研结合,努力打造郑州西部创新高地。一是推进平台公司改革。按照“1+6+N”的模式对区属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对区属国有企业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新兴产业集中,构建以基金运作为主导的产业投融资模式,助力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二是培育壮大创新“生力军”。充分发挥中铝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支持创建绿色低碳铝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郑上科创园、中原科创园加快建设,提升中关村e谷集聚和孵化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着力培育高技术、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3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0%。三是抓好创新团队“引育用留”。大力实施“郑州人才计划”和“上街英才计划”,建立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目标库,广泛吸引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优秀人才团队来上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加强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工作一件事”,力争2023年为我区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个。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营商环境打造,持续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推进审批服务便利化。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更高质量的社会信用示范城市,力争营商便利度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五)坚持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升级。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构建内畅外通的路网体系,努力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一是加强城市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编制,持续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二是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夏侯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项目,确保2024年竣工交付;持续加强城镇道路养护,抓好停车场运行管理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三是构建内畅外通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推动陇海路西延工程,积极协调推进科学大道快速化工程、地铁10号线二期。建设完成金熙路、五云山中线等道路。

(六)坚持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坚持“两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推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一是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依法严格查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确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流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稳定。二是稳妥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项目引进评审机制,采取“优供、限供、不供”的差别化供地管理措施,对落后产能项目,一律禁止供地。持续开展“亩均论英雄”,淘汰低效过剩产能,确保高耗能产业占比低于30%。三是持续加强污染防治。编制大气源排放清单更新及重污染天气工业企业应急管控清单,持续实施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抓好工业企业、移动源和面源污染防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和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稳固土壤污染治理成效,确保重点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推进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污染物达标排放。

(七)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牢守住社会民生底线。一是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二是统筹完善卫生健康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第十五人民医院提升改造,力争门诊楼早日建成投用;持续深化与郑大二附院的全方位合作,探索推进区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普遍达标。三是繁荣发展教育文体事业。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动“双减”落实。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并稳步提升,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成立新建小学教育集团,将实验小学举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面做好区属高中纳入全市普通高中管理体系工作。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大做强“上街区传统文化公开课”文化惠民工作品牌。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四是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实现社会保险扩面参保,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持之以恒抓好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卡应用场景。深入开展“三零”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工作,持续深化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为助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审议。

主办单位: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心路132号 邮编:45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