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707511/2023-00008
  • 上街区应急管理局
  • 工作总结,工作谋划
  • 2023-02-13
  • 2023-02-13
上街区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

2022年以来,上街区应急局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环境。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2年整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党建引领,工作成效更加显著。一是持续强化思想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关于防范风险挑战重要论述列入“第一议题”学习内容,组织全局参加党史教育、应急管理、依法行政等20余个专题学习,参学率达到100%。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党员集中学习30余次、“一把手讲堂”1次,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现实工作的“智力资源”。二是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应急能力提升为动力,以安全稳定为底线,及时总结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应急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举措及成效,在各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40余篇,充分展现了我局在防汛救灾、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特色亮点。三是积极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将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应急处突两个类别的7个事项纳入上街区首批责任事项清单,将郑州亿顺化工物流公司作为试点单位纳入“三零”专题平台场景,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筑牢安全防线。

(二)突出体系建设,能力提升更加明显。一是应急预案短板全面加强。编制修订《上街区防汛应急预案》及紧急避险安置、山洪灾害防御、城市排水防涝等10个单项预案和283个单位预案,金字塔式防汛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探索建立引智工程,邀请河南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对区、镇(街道)及村(社区)三级防汛预案进行审查,共审查预案257份,指导各单位修改完善,全区预案编制科学性、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二是应急指挥效能充分发挥。修订《上街区防汛应急预案》,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镇(街道),督促指导防汛应急救援,成立防汛指挥调度专班等13个工作专班,切实提高指挥效能。共启动5次蓝色预警行动、3次黄色预警行动、1次橙色预警行动和2次Ⅲ级应急响应,高效有序应对降雨过程,全区防汛工作平稳有效推进。三是应急处突能力大幅度提升。公布24小时应急救援电话,随时接受社会群众求援。组织46家单位500余人开展区级防汛综合应急演练,并指导各行业(部门)开展防汛应急演练302次,参与人数6268人。组织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队伍,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27场,参加培训1000余人,抢险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三)突出防灾减灾,灾害防范更加得力。一是不断夯实救灾基础。稳步推进避难场所建设,目前投资407万元,提升两个I类,新建两个II类应急避难场所,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7处总有效面积为349676平方米,人均避难场所面积为1.77平方米,已经大于上级明确提出的“建成区人均避难场所面积≥1.5平方米”的建设要求。加强物资储备,科学制定三年储备计划,健全物资储备、调用机制,投入128万余元购置应急抢险物资装备。二是推进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应急指挥网络建设,形成“互联网+卫星电话+对讲机+无人机”等4个信息指挥联络平台,不断夯实应急指挥信息化基础。三是严格做好灾害统计会商。制定《上街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和救援救灾工作情况。建立自然灾害会商制度,充分发挥各涉灾部门(单位)业务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准确掌握自然灾害灾情信息,截至目前,已召开4次灾害会商会议。

(四)突出安全基础,防范阵线更加牢固。一是持续优化双重预防体系。加快安全机制和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危化、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规上高危企业‘五有’标准达标率100%”的目标。二是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制定《上街区加强安全生产若干制度(试行)》等5项制度,成立7个督导组,持续开展督导检查121次,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45项,整改率100%。三是持续开展思想教育。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18次,针对企业、学校和医院等重点行业,开展安全培训32次,督促全区上下汲取事故教训,提升安全责任意识,筑牢安全思想防线。

(五)突出重点防治,防范举措更加高效。一是加大夏季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结合高温多雨特征,针对性开展夜间经济安全防范、夏季安全督导等重点工作,累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场所)1789处,排查整改隐患2548项,整改率100%。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房屋建筑、城镇燃气、危化品等8类专项整治,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3154项,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三是加强防汛期间隐患点防范。结合“7·20”问题整改,推进汛期地质灾害点、交通工程设施、城市排水设施等重要部位排查,对79处隐患点加强盯守,实现我区平稳度汛。

(六)突出敏感时段,保障二十大更加有力。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区党政领导先后召开4次安全生产会议,安排部署保障工作;坚持每日调度安全生产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督导47次。二是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紧紧围绕保障二十大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发放保障二十大攻坚行动提示函,印发各类安全生产工作提示9份,督促全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三是督导检查不放松。各镇(办)和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督导检查103次,排查企业(场所)243家,发现整改隐患278项;围绕21家重点企业(项目),明确专人24小时盯守,确保了二十大期间全区未发生安全事故。

(七)突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更加多样。一是“执法+整治”行动集中实施。从自查自改、交叉互查等方面发力,扎实开展“百日清零行动”活动。全区涉及企业已完成自查自改,顺利通过异地交叉互查。二是“执法+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先后邀请专家200人次,对我区相关企业进行安全辅导,通过以案释法、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引导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三是“执法+严管”措施稳步落实。严格遵守“双随机、一公开”规范执法制度,倒逼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共执法检查企业62家次,查出隐患并完成整改225项,立案处罚13起,罚款71.8万元。

(八)突出宣传引导,安全氛围更加浓郁。一是应急信息全面推送。通过区、镇(办)、社区三级群众微信群和移动联通电信平台,实时发布推送安全生产公益信息51条、各类安全提示126次、风险监测信息105期。二是安全知识广泛传播。通过“上街发布”等媒体及时发布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案例287篇,信息有效受众达3000余人次/篇。三是宣传引导贴合实际。向全区企业发布《致全区企业关于防范高温安全生产的一封信》,印发《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口袋书》,引导社会高度重视安全,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应急实战能力有待提升。今年以来结合“7·20”整改工作,已经开展大量应急演练,但缺少群众参与度高、实战性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配合能力不够强,缺乏沟通呼应和密切配合,协作能力不高。

二是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短板。安全生产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已圆满收官,但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上,还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的情况;企业在安全生产上,还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偏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投入较少、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三是自然灾害防治压力较大。防灾减灾已从制度、人员、物资多方面进行完善,但在森林防火方面,投入资金较少,工作人员装备过时老化,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在汛旱灾害方面,老旧城区建设初期规划不够科学精确,夏天强降雨天气时常发生,城市内涝严重。

三、2023年工作谋划

(一)全力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形成学习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创新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在支部党员领学的基础上,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注重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集中学习增加交流研讨环节,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深入发言交流,推动形成具体工作举措,切实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二是锻造专业化应急队伍。强化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推进应急管理知识系统性学习培训。注重青年干部锻炼培养,常态化开展专业提升活动,以学促干,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升青年队伍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把以案促改与“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和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深挖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堵塞制度漏洞,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转变,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三是深化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将主题实践活动贯穿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发展全过程,面向群众开展宣传咨询和科普文化活动,全面提升群众安全素养、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风险隐患研判排查等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与联建单位开展共建联动活动,进一步拓展党建共建工作质效。力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治理效能。

(二)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一是压实各级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完善县处级领导分包调研督导机制,实施重点隐患整治工程,开展领导分包重点隐患整治工作,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存在的突出隐患。探索建立“一企一档”机制,制定企业安全“管理卡”,实行安全监管清单化管理,提升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二是压实行业属地责任。充分发挥安委会职能作用,压实行业监管和镇(办)属地责任,严格落实《上街区安全生产职责清单》,明确细化行业和属地责任,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和通报曝光力度,确保安全监管全覆盖。建立“一帮一建”机制,各镇(办)和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在各自领域和属地,指导建立一个安全示范企业,带动全区安全生产提档升级。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安全综合评价和奖优罚劣工作,推动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镇(办)、行业或企业“列管”常态化,用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群众举报奖励等措施,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倒逼企业第一责任人落实法定责任。

(三)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排查整治。一是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探索建立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研判常态化机制,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性安全风险研判,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领导+专家”“执法+专家”等督导检查机制,深入开展行业安全隐患分类排查和整改,逐步实现安全隐患排查“过一遍”全覆盖。实施重点企业安全培训全覆盖工程,邀请各类安全专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等开展安全培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实施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深化8个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持续对危化、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实施专项整治,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专业化、细致化、常态化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持培育示范引领,分行业分区域加强示范企业培育扶持,提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质量和覆盖面。三是开展重点时段专项整治。针对涉及政治的重大节日、敏感时段、重要活动,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和督导检查,提供安全保障服务。针对冬季、夏季汛期等特殊时段产生极端天气可能对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分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做好安全防范。

(四)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一是不断强化日常监管。探索建立“线上监督”机制,积极推进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线上监督,采用“互联网+监管”模式,在线巡查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持续推进重点企业“线下监督”全覆盖,对全区工业、商贸和危化等重点领域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督。二是严格规范监管执法。坚持企业自查为主,用好交叉互查、异地互查、专家助查等手段,不断提高执法的专业化和精准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将安全生产要求落实到行政审批各个环节。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科学制定2023年度执法计划,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积极实施政务公开。坚持为人民服务理念,在做好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主阵地的同时,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运用微信公众号、座谈会、征集调查等的方式主动施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持续提升灾害应急处突能力。一是推进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抓好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健全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专网建设,推进气象、城管等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整合运用各级涉灾部门数据,形成全区应急指挥系统“一张网”。二是提升自然灾害救援实战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建设综合性救援力量,加强专兼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切实提升灾害事故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提升基层应急救灾能力。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明确应急管理员、安全劝导员和灾害信息员,至少开展一次全区性培训,提升应急人员安全宣传和应急处置能力,引导社会公众配合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六)持续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压实领导责任。成立区级应急委员会,由书记、区长担任组长,副书记、常务副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的县处级领导担任副组长,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筹。全区各级应急委员会实行党委(工)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各镇(办)参照设立相应的机构,适当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管理体系,明确治理职责。加强区、镇(办)、村(社区)应急机构建设,综合开展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防汛抗旱等各类灾害的防范和救援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专项考核、常规巡查等工作,推动形成联防联控共同参与的管理理格局。研究制定《镇(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考核,探索实施“安全生产”示范镇(办)考核评比活动,确保安全责任压在平时、落到基层、解决到具体问题。三是建立防控体系,提升防控水平。建立风险普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各类风险点按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和一般风险、低风险实施分级管理,明确防控措施和责任人,并及时更新并公布。建立监测巡查制度,对较大风险点和灾害点定期开展巡查,支持职能部门建立风险监测制度和信息化系统,整合气象、水文和城管等相关数据,推动从人防向技防和智防提升。

(七)持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建强应急队伍,夯实应急基础。公开引进水利和应急专业人才,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提升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镇(办)和社区按照“六有”标准完善基层应急机构,做到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有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镇(办)按照“1+4”要求,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村(社区)按照“1+3”要求,加强安全劝导站和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民兵救援队伍。二是充实救援力量,提升救援能力。坚持专兼合一的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政企合作等方式,统筹推进区、镇(办)、村(社区)和社会救援队伍建设。区级按照不少于50人的标准充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乡镇按照不少于20人的标准充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引导村(社区)组建村级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通过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鼓励社会专业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抢险和救灾减灾工作。三是坚持未雨绸缪,加强预案管理。按照“1+9+N”模式打造应急预案体系,依据《上街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修订《上街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等9个专项预案,督促各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各自的各类预案,最终形成上下贯通的“金字塔”式的应急预案体系。

(八)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保障。一是强化物资储备。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采用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协议储备、企业代储和家庭储备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督促镇(办)、村(社区)严格按照《乡级应急装备配备及救灾物资储备指南》进行应急装备和物资配备,提升基层应急储备水平。二是加强应急培训。加强应急管理和抢险救援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区级每人每年集中轮训原则上不少于2周,镇(办)原则上不少于4天。加强队伍应急演练,提升队伍实战化水平,区级每年春秋两季开展2次全区性的综合应急演练,镇(办)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性演练和2次专项演练,各单位(行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专项演练,村(社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现场处置演练。三是提升社会支撑。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应急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应急规划、培训和指导,协助开展安全隐患普查等专业性工作。加强与群团组织的合作,引导社会志愿者和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救援和抢险救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应急工作。

总之,区应急局在2023年的工作中,将全面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格局,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发生,努力为全区经济会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主办单位: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心路132号 邮编:45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