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83492/2022-00317
  • 上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疫情防控
  • 2022-06-30
  • 2022-06-30
解读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与第八版相比,第九版方案更新聚集性疫情定义、增加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病学特征、科学规定疫情处置方法、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加密风险职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等七大内容。

一、聚集性疫情定义

第八版:“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学校、 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5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修订为第九版:“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范围内发现2及以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二、增加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病学特征

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第八版方案为1—14天,多为3—7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剂量更低,致病力减弱;有更强的免疫逃逸,现有疫苗对其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

三、科学规定疫情处置方法

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转运至方舱医院,出院后开展7天健康监测;无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管理期限由14天修订为7天。

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出现症状体征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Ct值≥35,无需对密接进行追踪和管控。Ct值<35,立即开展疫情处置,对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人员判为密接进行管控,不判定密接的密接。未出现症状体征Ct值≥35,无需管理,不判定密接。Ct值<35,需快速综合评估其是否具有传播风险:如有传播风险,则按感染者管理,对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人员判定为密接进行管控,不判定密接的密接;如无传播风险,则无需进行管理,且不判定密接。

四、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

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五、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中风险区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低风险区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六、加密风险职业人员核酸检测频次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

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七、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核酸检测方案,针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综合疫情发生后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主办单位: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中心路132号 邮编:450041